資源基礎


Penrose1959)是最早提出資源基礎觀點(Resource-based)的學者,他經由經濟理論的推演,提出「組織不均衡成長理論」;認為企業成長的主要原因在於「組織剩餘」(organization slack)存在不完全市場;為發揮經濟效率,因而改變企業規模,這一概念便成為資源基礎觀點基礎。資源基礎理論是跨研究領域的理論,主要研究領域有各企業間獨特能力的研究、組織經濟學與產業組織分析等,這些研究,都是構建資源基礎理論思考架構的重要因素。

    Barney1991)發表「企業資源與可持續競爭優勢(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中指出,當企業具備有1.價值性資源(Valuable):即企業的構想和執行企業策略與提高效率和效能的基礎;2.稀少性(Rare):為資源即使再有價值,一旦為大部分的企業所擁有後,也不能帶來競爭優勢或持續性競爭優勢;3.不易模仿性(Imperfectly Imitable):需同時具備歷史獨特條件、起因模糊和社會責任性;4.不可替代性(Non-Substitutable):是不能存在一種即可複製又不稀缺的替代品等四項的核心資源及能力時,該企業就擁有持續競爭優勢。

    資源基礎的形成,要求具有不可模仿性,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可利用資源更加廣泛,單一資源無法創造競爭優勢。企業是各種資源的集合體,不同的企業擁有的資源各不相同,具有異質性,這種異質性決定了企業競爭力的差異。主要論點如下:

  1.特殊的異質資源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

    每種資源對於不同的企業而言具有不同的用途,企業的經營決策就是在適當的配置各種資源的特定用途,決策實施後,就不能返復;因此,在任何時空下,企業會擁有基於原先的資源配置基礎上,進行決策後帶來的資源整備,這種資源整備可能限制並影響企業下一項決策。企業要保有競爭優勢,須具備五項資源條件:
1)有價值性;
2)稀少性;
3)不能完全被模仿;
4)其他資源無法取代;
5)資源須以低於價值的價格為企業所獲得。

  2.資源的不可模仿性使得企業具備競爭優勢的持續性

    企業競爭優勢植基於企業的特殊資源,這種特殊資源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沒有獲得經濟利益的企業肯定會模仿優勢企業,其結果則是企業趨同,利益消弱。因此,企業競爭優勢與經濟利益的存在,說明優勢企業的特殊資源肯定能被其他企業模仿,如此,須透過建立模糊的因果關係、路徑依賴性及模仿成本來阻礙相同企業的模仿,以保持企業競爭優勢的持續性。

  3.特殊資源的獲得與資源管理

    企業的長期發展方針表明了企業發展的方向,企業管理者的決策通常面臨著許多不確定性和複雜性,企業必須獲取能帶來競爭優勢的特殊資源;具體來說,企業可從組織學習、知識管理和建立外部網絡等三方面著手發展企業獨特的優勢資源。

更多的資源基礎理論觀點》